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跟着名家学写作跟着名家学写作 成语故事:开卷有益 【追根溯源】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文本解读】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 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爱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误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常用于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名家运用】 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被印刷过的白纸黑字曾经是令人仰望的符咒,因此,读书很可能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营造斯文,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以数计抛掷生命的游戏,而自己和旁人还十分安慰。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交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余秋雨《书海茫茫》) 【学生运用示例】 当读书无用的论调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当知识无力的感慨影响我们的思维,这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让自己静下心来,到书中去寻找生命的哲理。“开卷有益”的说法永远不能被弃掷,没有前人经验的提示,我们就会犯很多的错误;没有书中知识的启发,我们就会走很多的弯路。想当年宋太宗正是因为每天坚持读三卷书,才积累了治国的经验,从而让整个王朝展示出一派生机。闲暇时,打开书本,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精彩。 成语故事:焚膏继晷 【追根溯源】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