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选集型文本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选集型文本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常态模式不是跟风,刻意求新求异,而是由学生的阅读现状决定的。课堂上使用的语文教材以单篇文章为主,阅读时间短、阅读目的单一,难以建构文章间的意义关联,散点式阅读的倾向比较明显,即使将单篇课文深度挖掘,也只是了解某一文化的横截面。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常常依托数码产品,微信、微博等阅读形式直接导致阅读的碎片化,校园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阅读都带有明显的拼接印记。散点式、碎片化、拼接型的阅读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整本书书阅读势在必行。本文就整本书阅读中的选集类作品阅读进行深化探讨,寻求这一类作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选集型;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18-0187-01 选集类作品阅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阅读选集类作品,最好是从学生最容易接受最有趣味的作品入手,比如以小说为突破口,吸引阅读兴趣,培育阅读习惯,总结阅读方法,为进一步阅读散文类杂文类作品作铺垫。在各类题材文本阅读中,杂文选集是最为枯燥的,尤其是鲁迅的杂文更是让学生避之不及。鲁迅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学生既没兴趣,又理解能力不够,不会读也读不懂。所以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以从集子的名称入手。如《且介亭杂文集》,这本集子是鲁迅居住在上海闸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时写的。鲁迅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表示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从题目入手分析,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了解了这部集子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学生兴趣浓厚,跃跃欲试,那么下面要面临的问题就是阅读策略了。 一、泛读精读相结合 学生可以精读单篇,连读多篇,研读全书,对文本初步认知,抓住文中重点线索串联全部集子。比如说,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时,我们发现有个人物集中多次提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中都提到了阿长,《阿长与〈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