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陈嘉庚与近代中国教育香港陈嘉庚与近代中国教育香港 [提要] 抗战时期,基于对中国革命的再认识,陈嘉庚将中国革命的希望重新寄予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他的这一转变被国民政府及其后的台湾当局视为“投共”之背叛,既而否定其历史贡献,这样的评价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本文通过分析陈嘉庚早年南洋经历,深化挖掘其创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思想渊源,从而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充分肯定其对中国近代教育之贡献是卓越的,其“毁家兴学”改良教育之精神是划时代的,其筹办的集美学村及厦门大学之历史价值也是不容抹杀的。 [关键词] 陈嘉庚;近代教育;集美学村;厦门大学 [作者简介] 周正伟: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一陈嘉庚对中国革命的再认识 中华民国国民参政会于 1938 年 6 月,依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第三条(丙)项:“由曾在海外侨民居留地工作三年以上者,有信望或熟谙侨民生活情形,信望久着之人员中遴选六名”,选出陈嘉庚(1874-1961)等为第二届侨民代表。 1940 年,陈嘉庚因中央未对陈仪(1883-1950)及徐学禹(1903-1984)祸闽伤民乙事作妥善处理,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下[M].福州:集美校友会,1950:325、xxxx. 深感难平,“此种无是非之举,何能服众”, 同① 329. “攻击陈仪、徐学禹,此岂本人之好事哉,良心上出于不得已耳。” 陈嘉庚.考察福建耳闻目见, 闽侨大会宣言宣布陈仪拾罪[M]//陈嘉庚.陈嘉庚文集(征求意见稿)目录六.厦门:华侨博物院,1994:445,xxxx. 且在同年 6 月访问延安后,对延安之风貌和毛泽东(1893-1976)等人之表现,留下颇佳的印象,因此渐转为支持共产党。 毛泽东于 1945 年 11 月 18 日,在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上,曾书面赞许陈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毛泽东.贺陈嘉庚安全返回新加坡[M]//张迪杰编.毛泽东全集:第 21 卷.香港:润东出版社,20XX:69. 肯定陈氏的贡献。 台湾当局对陈嘉庚“投共”之行为,颇有微词。 祝秀侠.陈嘉庚[M]//华侨名人传.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118.但治史者,当以客观之事实下推断。陈嘉庚对中国近代教育曾经付出的贡献,似未可轻言抹杀,集美学村及厦门大学之筹办,确有其历史价值。至于陈嘉庚主动为中国兴办教育,则与早年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二陈嘉庚早年经历 陈嘉庚,生于 1874 年 10 月 21 日,福建泉州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人。1881年,父陈如松只身渡海往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