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校国际贸易教改分析高校国际贸易教改分析 一、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现状一课程体系不合理在很多高校中,由于专业课程教学分工的需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老师一般情况下不讲授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经济合作,而这几门课程中恰恰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这几门课程的老师很难有效的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以及合理的设定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2]。 其次,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课程之前应该已经学习了相关经济学的课程,例如西方经济学等。 但是针对经管类以外的专业来说,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英语学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和茶学专业并没有开设相应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这就为国际贸易的教学设置了很大的障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时的补充基础课程的知识,给课时分配带来了难题,很有可能因为课时的限制,导致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课时上得不到完全充分的保证,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需调整首先,国际贸易课程总体而言是偏向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因此对于初次接触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往往不容易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常常会对它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产生疑问,进而失去了钻研的动力,也就无法实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这也是目前很多院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之一。 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框架体系内,更新或调整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材内容需更新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动态进展的学科,因此它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与时俱进,顺应国际贸易的进展变化。 但是,目前由于教材内容更新、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在多数高校所采纳的教材中,从内容上看,都无法全面的反映当前国际贸易进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例如,本校采纳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国际贸易教材,这本教材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主线,体系合理,在内容上重点和难点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今国际贸易进展的实际。 但是,教材在案例和数据上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章节应根据国际贸易的进展和变化予以加强。 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合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很多老师明显的感觉到现今学生学习的动力明显下降,这一点在本校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体现。 很多学生缺乏主动猎取知识和信息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了解当今国际经济政治的局面,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相关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