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职《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的教学改革讨论与探讨高职《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的教学改革讨论与探讨 摘 要: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概述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改革实践 关键词:园艺植物;识别;应用;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对社会、面对市场的办学方向”,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养高”等特点。具体到我校的园林学科而言,其培育的人才应该是能够胜任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栽培第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园艺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整合性、制造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但内容多是描述性的文字,专业术语多,很难理解。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情况和我校学生的特点,着重探讨了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学生能力培育的关系,探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试方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育的整合措施。 1 在教学内容上,将基础内容与前沿知识相结合 《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教学内容分为 2 大部分,即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主要讲述了各类植物的分类方法等几个章节;各论则是以常见的园艺植物为对象,围绕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逐一论述。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进展,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由最初简单的园林绿化转化为美化。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或种)被应用,特别是一些彩叶植物,国内的大专院校及科研所也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或种);同时,随着境外园林设计公司和园林设计队伍的加入,园林绿化界所采纳的植物材料、植物配置形式和风格也都更加丰富了,而这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内容均尚未纳入教材[1]。因此,在《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教学中,以基础性为本,坚持够用的原则,合理缩减原有的教学内容,增加该学科的最新知识、讨论成果和动态,使课程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以保持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和开放性;也使学生更加关注学科进展的动态和方向,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2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