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VIP免费

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_第1页
1/13
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_第2页
2/13
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_第3页
3/13
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黄强120191410存在的问题01.问题原因分析02.解决措施03.目录存在的问题01121.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问题基础设施的维护问题问题原因分析022.问题原因分析1.制度不健全,重建轻管2.产权不明晰,责任划分不清3.管护资金缺乏,筹资渠道狭窄4.日常管护意识淡漠,宣传发动不力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为“立项—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要达到的目的是工程运行后能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而只有在管护良好的基础上,设施才能长期、有效、稳定地发挥使用功能。现有农村基础设施受建设制度的影响,建管基本上是分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单位通常只负责规划、建设,建后的运行与维护缺少专门或专职机构来执行,也没有统一的管护制度来规范。从保障机制上就有缺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该坚持的“三个高标准”(即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运行),在现实中往往只落实了前两个标准。设施建设完成后的项目绩效考核通常只涉及资金投入、工程量完成情况以及工程质量好坏等表观印象,设施运行后的使用、管护情况基本不涉及,造成与群众最密切相关的设施使用、管护被忽视,以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量虽多,但群众使用满意率却不是很高。正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使用、实施机制、目标考核等制度上轻视了管护问题,重建轻管,造成了工程建管分离,“建有人、管无人、护缺人”成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普遍现状。许多基础设施从开始立项开始,都没有把管护资金纳入建设成本一起考虑。移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后,集体经济组织本身可支配资金较少,普遍没有多余资金安排到基础设施管护上面。即使国家对部分基础设施有一定的管护资金投入,但总量往往有限,分摊到每个项目的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管护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以国家投入为主,没有充分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的政策和措施,筹资乏力。2.问题原因分析从全市角度来分析,现有农村基础设施较大比例是由政府用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然后产权移交给集体经济组织,让群众无偿使用。这种做法从法律法规上是符合国家现行制度的安排,但从具体情况来分析,这容易出现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因为产权关系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必然造成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而公共物品管护的最大弊端就是我市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问题与对策探讨“人人都用、人人都不管”。同时,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受限于制度、资金等一系列阻碍,基础设施管护问题上普遍流于书面形式,没有把资金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刀刃上,通过制度奖惩、人员安排上真正落实管护责任。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意识淡薄,受传统计划思想与集体大锅饭观念的影响较深,普遍认为基础设施项目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应该由国家、集体负责管理,出了问题理所当然应由国家、集体负责维修。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损坏视而不见;若出现大问题,就反映上报,坐等国家、集体修复。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也宣传不到位,常常只是刷几条标语应付了事,没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来影响、改变群众的管护观念,提高管护意识。2.问题原因分析解决措施031.建立管护保障机制和机构,建管统一纳入考核2.创新多样产权制度,明晰管护责任主体3.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严格监管资金使用4.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参与5.重视宣传发动,提高全社会管护意识03.解决措施建议市、区(县)、乡镇、村社分别对应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本区域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办法,将设施管护以法律、法规以及乡规民约等各种形式进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有约可执、依法依规管护基础设施,从制度上给基础设施管护保驾护航。现行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主体产权模式是“国家投资建设、移交集体所有”。这种模式会长期存在,但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议设立区(县)级农村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来源可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各区(县)财政根据各自财力增设维护与管理资金;第二部分是今后所有国家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