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附着体的“黄金”宝贵资料(侯鉴洲) 很多网友最近问到很多关于精密附着体的相关问题 本人觉得以下文献资料对我帮助挺大的。 分享给大家,希望共同提高! 一、 附着体的分类[1~4] 1. 根据附着体的精密程度,可将附着体分为精密附着体(precision attachment)和半精密附着体(semi- precision attachment)。前者指金属预成品,附着体的两部分能密切吻合,后者指铸模预成品。 2. 根据附着体与基牙的关系,分为冠内附着体(intracoronal attachment)和冠外附着体(extracoronal attachment)。 3. 根据附着体的坚硬程度,分为硬性(rigid )和弹性(resilient)附着体。一般情况下,精密的附着体属于硬性附着体,半精密的属于弹性附着体。硬性附着体的阴阳两部分之间不应有任何运动,而弹性附着体的两部分之间则能有一定方向、一定量的运动。 根据应用途径,常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口腔内余留牙较多时,包括各种冠内冠外附着体;另一类用于口腔内余留牙很少,需做覆盖义齿时。包括按扣式附着体(stud attachment),杆式附着体(bar attachment),辅助附着体(auxyilialy attachment)套筒冠固位体(telescopic crown retainer),磁性固位体(magnetic retainer)。 二.常用附着体的特点 1. 冠内附着体[1,2,3,5] 冠内附着体可分为两部分:翼(flange or male attachment),槽(slot or female attachment)。一般将翼连接于义齿上,将槽埋于牙体修复物中,如全冠、部分冠、嵌体等,使之成为牙体的一部分。精密附着体的各个壁是平行的,半精密附着体各个壁间有一定角度,以便义齿的就位。上世纪末,Carr 等设计出自己简单的精密附着体, Griswald 设计了安装附着体用的平行仪。1906年,Chays 设计出来可调节固位力的冠内附着体(Chays attachment),一直沿用至今,它的可调节固位力的思想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改进它的附着体焊缝易折的特点等,后人设计了 Stern G/A, Gismani, Mccollum-等附着体,以后 Schatzmann又设计了弹簧加力的销钉安于附着体的翼上以增加固位力。 半精密附着体的各个壁有一定的倾斜度,它有利于义齿就位,但不能提供足够的固位力量。40多年前,Thompson设计了一种半精密附着体,是在原来的设计基础上底部增加了一个池形设计,使义齿可以有小范围的绞链运动,也可防止义齿水平脱位。它用于游离端义齿,被称为 Thompson 附着体,一直作为半精密附着体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