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旬邑县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惠琳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环境与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对未成年人成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冲击,因其中的消极因素而产生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对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遗患无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预防犯罪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旬邑县检察院为例,自 2000年以来,涉及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呈高发态势,每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占所有刑事案件的6.2%至 10.5%,且多为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如抢劫、聚众斗殴(包括致人重伤、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盗窃等。其中以抢劫罪居首,每年占未成年人涉案总数的50%以上。另以该院近三年来侦查监督科批捕情况统计,2007年涉及未成年人犯罪 6件,批捕 6人,占年批捕总人数的 0.8 %;2008年涉及未成年人犯罪 9件,批捕 9人,占年批捕总人数的 2%;2009年(截至 11月 25日)涉及未成年人犯罪 10件,批捕 10 人,占年批捕总人数的4.9%。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 犯罪的动机即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亦或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行为人某种犯罪目的的确定,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始终以一定的犯罪动机 2 作指导的,促使行为人这种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就是犯罪动机。成年人犯罪的动机有贪财、好色、仇恨、报复或者极端的嫉妒等心理。而未成年人除了具有上述犯罪动机外,还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未成年人的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思想十分敏锐,吸收新事物快。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或者成为犯罪的动机。还具有好奇、取乐、讲义气等心理特征。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多样化 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 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 20世纪 70年代提前了 2至 3岁。近年来,不满 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