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道”“德”的基本内涵和作用。2. 诵读经典,感悟道德经的智慧。3. 培养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热爱传统优秀文化。教学重点:诵读《道德经》,理解“道”“德”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教学难点:理解“道”“德”的基本内涵和作用。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越来越为世界所识。中国风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音乐上,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为我们所熟知。电影上,《功夫熊猫》,中国功夫也很赚人眼球。中国菜,中国话,也常常让外国人心醉神迷。中国也有一部堪称最畅销的书。那就是道德经。据调查,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为什么这么畅销因为道德经是一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文化的书。她被成为万经之王,为古今中外的名人所推崇。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被成为最聪明的人,《道德经》是他的枕边书。那么道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呢二、简介作者老子(约公元前 571〜公元前 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函谷关被逼写道德经。三、释书名,学习“道”“德”的涵义。1.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读其中的两个章节(第 25 章,第 54 章)借助注释理解章节的意思。说说你认识的道是怎样的,德又指的是什么2. 师范读。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根据生读的情况对相关字词的词音词义进行点拨。)(一)学习第 25 章,“道”的涵义。A. 这个章节里面讲了道的几个方面的特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的原始性。可抓住“混成”一词,借助盘古开天的神话故事进行引导。)B.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道的虚静性、独立性、自然性、根本性。不妨借助先有鸡先有蛋的难题引导进行辩论。提出假设道的存在。)C.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的普遍性、无极性。抓住“大”将道的普遍性即可。)D.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点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感悟。)E. 从以上的章节来看,道是什么呢(自然变化的规律)F. 生齐读,一分钟背诵竞赛,指名背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