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潘新和:存在的悦读:心灵的遇合与角逐资料

潘新和:存在的悦读:心灵的遇合与角逐资料_第1页
潘新和:存在的悦读:心灵的遇合与角逐资料_第2页
潘新和:存在的悦读:心灵的遇合与角逐资料_第3页
1 存在的悦读:心灵的遇合与角逐——读白杏珏札记随想潘新和白杏珏说偏爱“悦读”这个词,因为它最能代表她读书时的心情。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嗜好的读书” 。“悦读”,似乎与“嗜好的读书”是一脉相承的。先生在《读书杂谈》 中说读书有两种: 一是职业的读书, 一是嗜好的读书。 他是贬前者、褒后者的。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这分类就是错的:“职业”与“嗜好”的划分,不在同一个标准上。与“职业”相对的是“业余”,与“嗜好”相对的是“憎恶”(或“厌恶”),这就难免交叉、重合——“职业”的读书可以是“憎恶”的,如果所从事的“职业”就是你喜欢的“事业”,那么,“职业的读书”不也可以是“嗜好”的吗?——以先生文笔之老辣,本不应发生这类低级错误的。转念一想:为这么点小事与先生计较很不厚道。况且, 这不是什么重要的文章, 是先生在 广州一所中学的演说词,信口开河也是常有的事,先生绝不会不知道怎么分类的——也就释然了。接触白杏珏之后,似乎又多了点明白,先生说的“职业的读书”,其初衷大约就是专指令人“憎恶”“厌恶”的读书。就是特“功利”“僵化”的那种。他想这么讲一般人一定是读得懂的。也许是我太愚钝,居然没看出来,反倒错怪先生了。先生是这样解释何谓“职业”:“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撇开教员要讲功课,单就“学生因为升学”而言,这种“职业的读书” ,不但是“有些危险” ,简直就是“坑害” 。屠戮“言语生命” , 窒息精神创造力,岂不令人“憎恶”?难怪清代学者顾炎武对科举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不论从教育学还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说,都可以说今天的应试教育之败坏人才,比之科举时代又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这么说,在应试作文中得了满分,“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的白杏珏能否接受暂且存疑, 大多数含辛茹苦、 诲人不倦的语文老师,是一定难以接受的,更不用说教育界的 “歪嘴和尚”了。我知道这么说很不好,可能会犯众怒。但没办法,积习难改,不能不说。毕竟对于每一个中国国民来说,应试教育都是切肤之痛。其实,白杏珏尽管作文满分,也难逃应试之害。 尽管她喜欢 “悦读” ——“嗜好的读书” ,却也是“职业(应试)的读书”的受害者(而不是受惠者)。说到读书之害,不禁又联想到鲁迅先生分类之不当,方才似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库当当响+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