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测验存在的问题及修正方案设计一、目前心理测验的应用程序分析目前企业在人员招聘中使用心理测验技术根本上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的操作,整个流程 如图一。1. 由现在的职位需求决定心理测验的内容;2. 在心理测验中对各种变量的控制。包括实验变量、反响变量、控制变量、内在效度和 实验者效应。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反响变量即因变量,在测验中对操纵自变量而引起因变 量的变化给予记录。控制变量主要是保持测验环境不变等。3. 根据信度和效度,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从而导出分数。4. 参照常模对导出分数进行解释。〔常模就是指心理测验中的比拟标准,也就是说在心 理测量中常用的标准化样本的分数。〕〔定义引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圈一、存在的问题探讨1. 公平性问题由于心、理测验的方法一般是让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或多组的测试题目而测试中 不准间断,目的是控制环境的不变。然而在智力测验中,被测的题目对某一局部人是会做 但稍为不注意会做错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做错了和乱猜错了的人的分数是一样的;同样, 这局部人在经过认真推敲得出正确的答案之后和不会做的人猜中了正确答案分数也是一样 的,从而令不公平感产生,影响测验结果的公平性。此外,由于测验是一韵到底,没有间隙时间,这样产生的被试者情绪下降或焦虑会影响测 验的准确程度,虽然这样可以检验被测者的耐力情况,但在测量上难以控制和把握。2. 关于废题的出现问题一般来说,心、理测验的题目过多,要求所有测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是有一定难度的。 某一局部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对没有完成的题目进行乱猜,从而产生废题。废题的产生有两个后果:一是对时间有充裕者来说,乱猜中会导致他的不公平感;二是 对这局部人自身来说,没有做完题目好象并不是他自身的智力问题,而是测验系统的问题, 这样亦会产生公平性问题。3 关于分数统计问题在心理测验中,题目设计者为了设计和分数统计方便而往往在所有的答案选项上采纳相 同的排列。这极易出现测试者猜想出题者意愿的现象,从而令测试结果偏差过大而失去测 试意义。4.可行性问题一个经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测验内容和评分方法被非专 业人员掌握以后,测验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因而它必须具有 保密性的特点。同时也正是保密性这一要求,反过来限制了它的开展。那么,这样的一个心理测验是否可以跟得上事物变化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