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而后工,是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从而产生的一个成语。工:精巧;善于,长于。穷而后工: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出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柳宗元从屈原、司马迁等人的事迹和理论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贤哲在当代不得志,不被容于世,然后就把这种不得志的穷困和痛苦发泄到文学作品中去。其作品在当代也必不得志,难行于世。但是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永远将真金埋没。综观古今文学史上的佳作大多是因不得志而激发起创作兴趣而终成千古流传之文的。假如说李白杜甫在政治上都一路坦途、春风得意,那文学史上很可能就少了两个大文学家。大家所熟知“文章憎命达”、“哀怨起骚人”即是二人对于这种复杂的人生体悟的精辟的概说。而这实际上又与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理论是极为相似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赵翼的名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也说:“诗以穷而后工,依声亦然。故仙词不如鬼词,哀则幽郁,乐则浅显也。”陈郁说,“孟郊斫山耕水,贾岛薪米俱无,穷尤甚焉,其诗清绝高远,非常人可到。”“作诗作文非多历贫愁者,决不入圣处。”海伦凯勒名片海伦凯勒二三事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海伦的故事苏轼能穷而后工的原因是什么?1.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3.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无喜无悲、无喜无悲、超脱旷达、泰超脱旷达、泰然自适、处变不惊、笑对然自适、处变不惊、笑对人生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人生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