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进展规划纲12024 年 5 月 2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2024 年 5 月 2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进展规划纲要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指导和推动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系统进展,全面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综合服务效能,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 至 。 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十一五”进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经过全面实施<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业务”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切实得到加强,业务体系不断创新进展,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沿海经济进展提供了有效服务,基本实现了规划进展目标。 ——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稳步推动。地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管辖海域海洋环境保护职责,不断强化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积极推动地方海洋环境监测机构设置及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截至 ,全国已建有海洋环境监测机构 232 个,沿海 11 个省(区、市)、5 个计划单列市、44 个地级市均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沿海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山东、浙江等海洋强省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体系,其中,山东省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覆盖率达 90%以上。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经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初步构建了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海洋环境监测业务逐步深化拓展。监测范围覆盖中国管辖海域,对渤海、典型海湾等重点海域开展了专项监测,并拓展至与中国国家权益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国际公共水域。监测内容日渐全面,基本实现清楚海洋环境现状及进展趋势、主要入海污染源以及潜在环境风险的要求,并根据国家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32024 年 5 月 2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部署,拓展了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监测等新监测领域。监测手段更加多样,由岸基站、船舶、飞机、卫星、浮标和雷达等组成的立体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在部分重点海域实现了多手段监测技术的综合运用。 ——海洋环境评价技术得到创新进展。吸纳全国优势技术力量参加海洋环境评价方法体系的研发和应用,在海洋生态健康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评价、海洋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评价、海岸带和海洋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环境灾害和污染事件影响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