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化建设,塑造职业化团队 职业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而产生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员工的职业化管理,培养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打造一个职业化团队是促进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职业化素质与职业化管理 我们可以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比喻和解释员工职业化素质的内涵。如果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都是员工的显性素质,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这些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些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被员工所忽视。然而,如果员工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培训,那么对员工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可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是一个职业化员工的本质特征。 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化呢?简单地说,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化管理就是要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来说: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专业化能力三个部分内容。而职业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员工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专业化的技能、突出的岗位贡献、职业化的行为取向,企业具有强调规范和秩序的职业化的文化环境 所谓员工职业化,就是本职岗位工作作为一项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来对待,优化员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相应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机制,使员工能在工作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工作有动力,发展有前景,形成维护队伍存在、发展、壮大需要的稳定性机制。一个职业化的员工,简单说就是干什么像什么的人。笔者认为,职业化的内涵应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 1.职业素养。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也就是要具备潜在水面以下的冰山部分的隐性素质。 2.专业技能。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 3.职业行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