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K18+345 胡家堰大桥桩基施工方案一、概况胡家堰大桥[中心桩号 K18+345], 起点桩号 K18+291.97, 止点桩号 K18+398.03; 全桥长 106.06m; 基础形式: 桩基。二、 工程地质条件( 一) 地形、 地貌场区属剥蚀垄岗之间的洼地地貌, 地面标高 44.1-47.5m, 地形有起伏, 桥址两侧为塘堰, 旱季水深 0.50m-1.00m, 雨季水深可达 4.00m, 一般水深 2.30m 左右。( 二) 地层条件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钻探资料, 桥址区岩土层在勘探度范围内, 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 Qei+di) 及元古风化片岩( P t) 组成, 各岩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为: 1.第四系残坡积层( Qei+di) : ④-1 粘土( Qei+di) : 黄褐、 灰褐、 青灰色, 稍湿, 硬塑状, 土质较均匀, 含少量铁猛质结核, 局部表层含大量植物根系, 在桥址区分布不匀。自桥址南侧向北侧呈厚度渐大的趋势, 勘探孔揭露层厚 0.2m-5.8m。2.元古界风化片岩( pt) : ⑥-2 强风化片岩( pt) : 浅灰绿、 灰白色, 原岩结构构造、 颜色大部分破坏, 裂隙发育, 岩芯破裂呈碎石、 碎片状。分布在整个桥址区但不均匀, 钻孔揭露层 1.20m-11.20m, 顶板埋深0.20m-5.50m, 自桥址南侧向北侧顶板埋深逐步变大, 厚度渐大。⑥-3 弱风化片岩( pt) : 浅灰绿~灰白色, 细粒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 裂隙较发育, 局部发育, 多呈闭合状, 沿裂隙面见少量褐黑色次生氧化物,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 云母、 绿泥石等, 岩石较硬, 岩芯多呈块状及短柱状, 岩芯表面光滑, 分布于整个桥址区, 钻孔未揭穿, 揭露层厚 2.50m-10.40m, 顶板埋深 2.60m-16.70m, 标高约 44.52m-29.78m。⑥-4 微风化片岩( pt) : 细粒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 裂隙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发育, 多呈闭合状,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 云母、 绿泥石等, 岩石较硬, 岩芯多呈块状及短柱状, 岩芯表面光滑, 分布于整个桥址区, 钻孔未揭穿, 揭露层厚 3.60m, 顶板埋深 12.90m, 标高约 27.28m。(三)地质构造及地震设计勘察结果, 桥址区内下伏基岩为元古界风化片岩( pt) , 未制造显影响构造物基础稳定的不良地质问题。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 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 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四) 水文地质条件桥址处地表水主要为胡家堰水库及周边鱼塘中的水。桥址处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其中上层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