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_第1页
1/69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_第2页
2/69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_第3页
3/69
第二章 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经济区位的基本概念与古典区位论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 1882年由 W.高次首次提出。区位在 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既然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那么人类活动的领域和空间的扩展必然导致区位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入手。 (二)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的理论。根据上面对区位的限定,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ies)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可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一般而言,古典与现代区位理论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一)区位条件 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是我们通常的区位。那么是什么引起人类活动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而是仅仅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呢。归其原因是不同的场所并不是能同样地满足人类所从事某项活动的要求,即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二)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称之 为 区 位 因 子 ( standortsfaktor) , 即 区 位 因 素 ( location factors),艾萨德称之为区位力量(locational forces)。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区位因子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下表。 政府可通过改善区位条件、增加区位补助金和区位限制条件等手段吸引、诱导或改变个人或企业的区位投资。区位政策从区位理论的角度来看,可达到降低生产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区位费用,同时也可扩大收入空间的效果,最终使利益空间界限发生变化。 就区位因子而言,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对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就工业区位而言,米勒将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作为主要因子,而将用水、研究开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以及其它要素归结为次要区位因子(下图)。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