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摘要】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而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阐明了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探讨了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从引进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先进理念、营造创新环境、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研究生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型人才建议【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120-02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层次结构中最高的教育等级,在国家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现阶段值得我国高等教育界深思的重要问题。1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9年来,累计授予博士学位24万人、硕士学位180万人,中国特色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和学位授权体系基本形成,研究生培养条件明显改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998年,我国在校硕士研究生15万人,博士生4.5万人,2002年这两个数字已经分别达到了37万人和12万人,2005年硕博研究生的总和已突破100万人。勿庸置疑,我国已步入研究生教育大国,但与其它研究生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明显不足[1]。因而,如何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是国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执行者,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的知识创新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与高效运行之间不仅具有密切的关联效应,而且最终会对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国家战略。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人才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教育理应担负起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任。2008年,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至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上强调[2],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具有决定意义。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一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科研和实践环节,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二要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落实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不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三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增强研究生勤奋学习、严谨治学、为祖国科技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的自觉性。四要进一步加强对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培养单位、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五要制订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充分发挥其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六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对优秀研究生的资助、奖励制度。2建立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2.1强化科研和实践环节,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研究生教育应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和途径。其中重要一条,就是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高等学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加强高等院校与相关行业与职业界的密切合作,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与合作培养基地,推进实行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挂钩,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2.2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深入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实践,积极实行专题讲座式、启发式等体现研究生教学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