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县开展“交民友、畅民意、办民事、帮民富、聚民心、促和谐”活动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县委研究决定,以“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为有效载体,开展“交民友、畅民意、办民事、帮民富、聚民心、促和谐”活动。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基层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以“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为有效载体,开展“交民友、畅民意、办民事、帮民富、聚民心、促和谐”活动,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庇稳定,1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赣东南又一个区域中心城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目标任务从2011年7月开始,至2014年7月基本结束,用3年左右的时间,围绕“改进作风,筑牢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工作,促进和谐”目标,紧密联系部门和乡村实际,建立健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机制,构建社情民意上下不畅通、群众事情件件落实、致富能力明显提升、干群关系密切融洽、农村社会和谐的良好格局,真正做到群众身边有干部,干部心里有群众,实现包出变化、包出感情、包出和谐的要求,达到交民友、畅民意、办民事、帮民富、聚民心、促和谐的目的。要重点围绕“排查解决矛盾纠纷,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帮助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任务,积极争当“五员三人”,即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访维稳员、安全督查员、发展服务员,村情明白人、工作勤快人、群众贴心人。切实履行好“五查五帮”职责,即查找村级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帮助健全一个团结有力的村级班子;查找村民自治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帮助建立一套民主2高效的议事机制;查找影响农村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帮助化解一些陈积多年的矛盾纠纷;查找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帮助办好一批见效明显的好事实事;查找农民创业致富中的突出问题,帮助找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好路子。三、工作办法(一)工作方式1、领导挂点:每个乡镇安排2名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其中县党政班子成员1名)。2、部门包村:每个县直部门在一个乡镇分别确定1至3个行政村作为包扶对象,包扶工作延伸到村小组(自然村)。部门包村按照“一类部门包扶三类行政村、二类部门包扶二类行政村、三类部门包扶一类行政村”的原则确定。先由各乡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所辖行政村分为三类,县直部门根据其特点也分为三类,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部门包村原则确定县直部门所包扶的行政村。部门包村确定后,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等所有涉及领导或部门包村挂点的相关工作安排均以此件为准,以前与此不相符的必须调整。部门包村工作组原则上由3名以上干部组成,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部门副职领导以及乡镇挂村副职领导任3副组长,同时设立临时党组织。部门包村工作组的同志原则上列席乡镇重要会议,参加所包扶村的“两委”会议。3、干部帮户:县直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方针政策懂、农村工作熟、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到所联系的村认真开展帮扶工作。要注重新老搭配,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农村一线接受锻炼。包村工作组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至少帮扶户以上困难家庭。包村干部确定后,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组织包村干部进行涉农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包村干部工作能力。(二)工作内容1、深入调查研究。包村干部要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基层情况,便于工作开展。要放下架子,投入感情,真正沉下去,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广结人缘,结交一批农民朋友,特别是要与老党员、老干部、致富带头人、德高望众者等结为朋友,建立深厚感情,增进农民群众的信任,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