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更积极探讨所处地区的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那么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格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形成较大的影响。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 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日关系在 90年代前半期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转折期,经过 1997年以来的重新趋稳期,1998年 11月江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确定了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框架,即双方就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一致,中日关系进入了实现这一目标、落实诸项合作内容的新阶段。近两年来,中日关系基本上在这一轨道上出现了良性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中日间各项潜在矛盾因素还没有得到消除,有的摩擦隐患甚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近日,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等。 1,影响中日关系有三大症结: 第一,日本缺乏对侵华战争历史的正确认识;第二,钓鱼岛与领海主权归属的问题;第三,战略利益冲突:插手台海,“协防”台湾。 2、为了缓解紧张的中日关系,增强两国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我们必须提高对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内涵的认识。 “战略互惠关系”是由日方提出、而为中方接受的提法。2007年 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的“融冰之旅”后,中日两国确认根据 2006年 10月安倍晋三访华时双方达成的一直,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胡锦涛主席在“暖春之旅”的第二天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内容上主要包括:一、强调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二、在重申恪守中日关系三文件的同时,将此联合声明定位为“第四份政治文件”;三、正如它的正式名称《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框架和新局面;四、重申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并在共同对应全球性课题上进行合作。按照联合声明里不仅会扩大双边合作关系,还会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构筑两国关系的新框架。 自此,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正式确立,中日关系也进入新的时期。“战略互惠”关系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第一,拓宽两国视野;第二,深化相互合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