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曾是无数学子追逐的梦,春的温馨、夏的炽热、秋的丰实、冬的烂漫,这里的林荫小道,这里的鸟语花香,这里的精彩激昂,无不充满着诱惑力。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对于身处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核心任务——学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的学习有其自身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将是我们近几期《心理辅导》专栏要探讨的问题。本期我们先来看看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问题 1.学习适应不良 许多大学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他们习惯于中学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养成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而大学阶段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抽象性较强,更多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许多新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 2.目标计划不明确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谈起目标和计划许多学生可能会说得头头是道,但目标设置不合理、计划不够具体可行则使得制定目标计划成了一种形式。有的学生学习目标定位太低,只求考试过关,如期毕业;有的定位过高,导致个体所追求的“理想”成为“空想”而逐渐丧失斗志。“大学生活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这是许多学生的共识。 3.学习策略不多 很多大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对不同学科、不同任务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趋同,满足于机械识记、题海战术,而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操作,将所学知识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系统性是大学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4.学习热情不足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从而产生懈怠、惰性心理。不满意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学习无热情、无兴趣,厌倦刻板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许多学生往往产生一种“混”的学习心态,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学习动机不强 大学以前习惯了外部压力的存在,使得学习外部动机强烈,却忽视了内部动机的培养。这往往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自身似乎已经“自我实现”,难以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因此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学生在考取普通学校后非常自卑,觉得前途渺茫。 6.忽略知识应用 大学生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但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从教师、家长到学生都过于重视知识记忆和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造,而只是将所学知识简单用于应付作业和考试而忽略应用能力的培养。 7.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