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1.农药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有害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包括昆虫毒理学、杀菌剂毒理学、除草剂毒理学及抗药性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2.毒理学:是关于化学及物理因素对机体有害作用质的方面,尤其是量的方面的研究,这些有害作用表现为机体组织结构及功能反映的改变。3.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防治对象发生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通常表示农药毒性的大小;4.药效:指在实际使用时,除药剂本身对生物体的作用外,也包括实际使用时其他各种条件对药剂发挥毒力的影响。5.毒性:通常习惯上把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称为毒性。6、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药剂一次性、大剂量或 24 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所产生的毒性。7、亚急性毒性(subacutetoxicity):药剂对生物体多次重复作用后产生的毒性,一般 14~28 天内给药。8、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长期低剂量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毒性,一般一年以上。9、静息电位:指神经膜在静止时,由于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形成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10、动作电位: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使神经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并在瞬间达到最大值,在电位差和离子浓度的作用下,Na+迅速进入膜内,产生一个向内的电流,使该区域的神经细胞膜电位上升,即产生一个动作电位。11、去极化 depolarization:—般细胞的内部以细胞膜为界,外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度的减弱称为去极化。12、超极化 ultra-polarization:与去极化相反,外部具负电性的这种极性程度增强的现象,则称为超极化。13、突触 synapse: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14、初生作用:是指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早影响,即在除草剂处理初期对靶标酶或蛋白质的直接作用。15、次生作用:初生作用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植物的其他生理生化代谢,被称为次生作用。16、生化选择是指:植物钝化(包括降解和共轭作用)除草剂能力、靶标酶的敏感性和耐受毒害影响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选择性。17、人为选择性:是指人为地利用作物和杂草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同,使作物不接触或少接触除草剂,而使杂草大量接触除草剂而实现的选择性。18、抗药性:有害生物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群体内发展起来的现象。19、天然抗性:又称耐药性,指有些有害生物对某些农药表现一种天然的低敏感度。20、交互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