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_第1页
1/51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_第2页
2/51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_第3页
3/51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1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8 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2.8.1 承力索和接触线2.8.1.1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经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 3 规定。2.8.1.2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1)简单悬挂为 15%;(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 10%;(3)当弛度误差不足 15mm 者按 15mm 掌握。2.8.1.3 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 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2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 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2.8.1.4 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 50m。2.8.1.5 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 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 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 15%。2.8.1.6 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 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 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 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 2‰,困难时不宜大于 4‰;如3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 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 1100mm。2.8.1.7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 250mm。双接触线测量读数时,以靠定位器侧的接触线为准;动态情况: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5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 300mm。2.8.1.8 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其偏角一般不大于10°,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 12°。4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8.1.9 链形悬挂两接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