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协作区数学教研活动交流材料.经历过程培养能力积累经验——人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这里的“解决问题”不是以往的解答数学习题,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步: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引导主动探究,促进全面参与,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强化应用意识等。与以前的教材比较,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问题解决”是新教材重要的变化之一。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教材编写的理念与特点,对“问题解决”内容的教学提出我个人的几点拙见,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和教师多批评指正。一、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新教材“问题解决”的编排,是遵循人们解决任何问题(不仅仅是数学问题,也不仅仅是其他学科学习遇到的问题)所要经历的一般过程进行设计的。所有“问题解决”的例题都是按照“知道了什么(阅读与理解)——怎样解答(分析与解答)——解答正确吗(回顾与反思)”进行编排的(如图一上页、五上页),意图就是发-2-展学生的“四能”。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这样的一般过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问题解决”的例题时,不仅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过程,还要尽可能通过板书、课堂小结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明示,强化学生对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形成基本思路。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解决问题一般思路的形成,不是一节课或者一道例题就能实现的,需要不断强化,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维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怕麻烦、注重反复,抓住一切教学契机,不遗余力地进行渗透,最终达到学生面对问题时能自觉解决的程度。二、在经历解决问题一般过程中,重视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积累经验。“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包括“知道了什么(阅读与理解)——怎样解答(分析与解答)——解答正确吗(回顾与反思)”。这三个步骤的教学,每一步的含义是什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