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王充闾:亲近泥土导语 :王充闾:亲近泥土昔日的顽憨少年,一回头,已经华发盈颠,千般都成了过去,一股脑儿地进入了苍茫的历史。而我儿时的亲热伙伴—双台子河,这漂流着我的童心、野趣的河,带领我回归“家”的审美之途的河,却还是那么姿容韶秀,静静地载浮着疲惫了的时间,滚滚西流。那清清的涟漪,汩汩的波声,亲昵依旧,温馨依旧,日日夜夜、不倦不休地喁喁絮语。只是不晓得,她是向远方的客人述说着祖辈传留的古老童话,抑或是已经认出了我这当年的昵友,尽情倾诉着蓄积了半个世纪的别绪离情。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带着深沉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中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我们回家吧”每当读到科普斯这句简单不过的话,我都觉得它圣洁,亲切,警策,灼人。此刻,我正在还乡的路上。 “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 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 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了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呀,自从我离开了故园,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意义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获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由此,2 / 6 我懂得了,所谓乡情、乡思,正是反映了这种对生命之树的根基的眷恋。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故乡的一切并非我所独有。就说这多灾多难又多姿多采的双台子河吧,不知有多少人从小就吸吮过她的乳汁;然而,对于她的每个游子来说,它又是百分之百的心灵独占,而绝非多少万分之一。二《庄子· 在宥》篇我是读过的, 记得里面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但是,应该说明,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没有进过学堂,无从知道先贤笔下的高言傥论, 更没有读过源于西方文明的 《圣经· 创世纪》,可是,她却郑而重之地告诉我, 人是天帝用泥土制造出来的, 看着一个个动来动去却呆头呆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