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PK 司马光在北宋知识分子中,谈到政治生活, 作为变法者王安石的朋友和政敌,司马光是一定要重点写的。两人都是大知识分子,也都是官至宰相的著名政治家,而且一个领导变法运动,另一个则领导反变法运动。有人形容, 在那场著名的变法之中,他们扮演的是 “巅峰对决” :就两人所代表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意识,以及立场的坚定性和人品的一致性来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好几次提起笔来又都放下了,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找到评价这位历史学家的历史角度。我曾经非常困惑,经过19 年的激烈交锋、峰回水转,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内容,怎么就能够没有丝毫改变地一反到底?对他欣赏和袒护有加的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后台太皇太后高氏召他为相, 他马上连自己敬畏的 “祖宗之法不可变” 的儒家原则都不顾了,找了个“以母改子”的政治借口,在8 个月之内就把王安石与宋神宗先后实施了19 年的新法一股脑儿地废除了。 就连苏东坡后来都认识到有利于解放生产力的“免役法”,司马光也要义无反顾地废除;已经罢归山林10 年之久的王安石听说之后,失声叹道:“此法终不可罢!安石与先帝议之二年乃行,无不曲尽!”旋即悲愤辞世。——同样有悲剧意味的是,仅仅5 个月之后,司马光也累死在废除王安石新法的工作岗位上。此时我就想写司马光,但最后还是搁笔了,因为没有找到我要的那个角度。当王安石走上变法领导岗位的时候,在宋神宗的安排下,在一个比较正式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司马光与王安石进行了一场关于理财的著名辩论。对财政拮据, 司马光的主张是带头减俸,王安石的主张是减俸不能解决问题,造成财政拮据的原因是没有人才为国家理财;司马光认为善于理财就是巧立名目在老百姓头上增加捐税,王安石则认为 “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不加税也能解决国家财政问题,司马光对此很不理解,认为天下之财就是一个固定的总数, 不在官府就在民间。——我们没有足够的史料能够用以调查,当时人们对司马光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应该说,许多人都没有深远的眼光来理解王安石的经济思想,但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司马光在与王安石的这场辩论中输得很惨。此时我又想写司马光,但最后还是搁笔了,也是因为没有找到我要的那个角度。一位当代论者谈到王安石变法,在他故事化的叙述和戏剧化的评价中力挺司马光时,谈到司马光历时25 年编撰的《资治通鉴》,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唯有《史记》才能够与之比肩的最伟大的历史著作”。——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