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2001 年大火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材组成及隐蔽条件的影响研究2001 年8-10 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场大火必将导致丹顶鹤丧失必要的隐蔽条件和筑巢所必需的巢材, 加大了巢址选择和筑巢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受火灾影响,丹顶鹤的巢材组成中,芦苇下降了31. 2%; 而非芦苇成分组成有明显地上升,上升幅度高达80%。丹顶鹤巢材选择受隐蔽条件的影响较大,隐蔽条件是丹顶鹤栖息与繁殖生境的重要指标。由于受大火影响,芦苇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丹顶鹤营巢不得不降低植被高度标准,对植被密度 、植被盖度要求相对升高,这是丹顶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长期大规模的围垦造成自然滩涂萎缩及破碎化(谢一民等, 2004),特殊的栖息地结构演变导致了鸟类分布类型的擅变。水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它们的迁徙性以及对湿地的依赖性,导致对生境质量结构的敏感性。干扰影响了鸟类对栖息地的利用,打乱了鸟类与栖息地原有的关系。一些研究发现在高潮水期,当上海郊县过窄的滨海滩涂被淹没时,在此栖息的涉禽会迁移至海堤内一些人工湿地中,如鱼塘、盐田和农田(唐承佳等, 2002,胡伟等, 2000),但鱼塘水位的偏高、 人类的干扰、 芦苇塘的植株过密和旱化等不当的管理和多变性质使其难以成为涉禽稳定持续的栖息地(马志军等, 2004;葛振鸣等 )。目前调查到的涉禽群落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无论在迁徙季节和越冬季节,大部分鸟类集中于有限的几个堤内生境内(朝阳农场、东海农场),这使得鸟类对于仅有的生境内环境的变化和干扰将更为敏感。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不同阶段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研究五、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1 植被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食物、水源和隐蔽地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生活条件(徐宏发, 1998)。植物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而且还是动物良好的隐蔽场所。本研究结果显示,栖息于不同植被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芦苇群落是各种雀形目鸟类筑巢和觅食的场所,因此雀形目鸟类的比例较大。另外,芦苇的嫩芦根也是雁群的食物 (黄正一等, 1993)。由于芦苇带还是某些底栖动物的栖息场所,因此也分布着一些以这些底栖动物为食的鸟类,如某些鹤形目鸟类和鹤形目鸟类,但是数量不多,主要是因为在芦苇群落中鸟类的行走和觅食都不方便;。植被的空间异质性也会导致植被中鸟类群落特征的差异。东滩鸟类保护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研究认为, 可想办法消灭滩涂上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