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摘要】 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 进展 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是由于长期以来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经营管理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金融风险日益加大,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改革,本文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三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动以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农村信用社在旧体制下积累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金融风险日渐显现,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进展,已然危及到农村信用体系的金融安全。因此讨论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控制对于促进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确保农村金融健康稳定进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相对于整个社会经济、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滞后的。因此,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力争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的需要。 (二)现行制度制约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进展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多次变革给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大了资产风险。其三个主要来源是:不合理制度造成的资产质量问题,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制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呆账等。 (三)经营体制不灵活导致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根据有关规定,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进展”的经营体制。但事实上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并不灵活,由于联社的统管过死并没有实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惜贷”、“怕贷”、“惧贷”思想较为严重,限制了业务的进展。另外,在经营中还缺少自主权,从人到财、物的管理权全部收归联社,阻碍了其业务进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内控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信用社处于改革和进展并重的特别时期,改革工作繁重而艰巨,进展的步伐又不容有些许的停留。因此,当前加强农信社内控管理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其业务拓展和创新的实际需要,及时讨论、制订相应的内控制度,确保“业务拓展到哪里,制度建设跟进到哪里、内控措施落实到哪里①。 (五)部分员工业务素养不高 中国农村信用社广阔员工的整体素养不高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