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失足少年与其家庭教育的案例 【案例一】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极差 张宇是一名大学毕业后却待业在家的男青年。毕业后也曾去应聘,但大部分公司在面试时,就将其拒之门外,也曾被几家公司试用过,但不久便被解聘回来。如今在家里越呆心情越坏,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在与其母亲交谈并深入了解后才得知,张宇家里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他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中幸福成长。再加上张宇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父母更加疼爱他,家里的活,父母一点也不让他伸手,生活上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学习上父母也不多过问,怕孩子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张宇最终没考上大学,于是父母托人情找关系花钱才成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张宇也不爱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多科被挂,勉强拿到了毕业证。 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过于溺爱,是造成张宇劳动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极差的主要原因,张宇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案例二】 暴力的父亲,教育出暴力的儿子 2003年 10月2日下午,15岁的易某与同学陈某,在学校附近一网吧与另一少年发生口角,易、陈持刀将其腹部刺穿,致使其小肠外壁多处穿孔;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易某伙同陈某等人在网吧门口拦住一位从网吧出来的青年,强行索要现金,遭到对方反抗,易某持刀将其腹部刺伤,致使其血流不止生命垂危,然后抢走其身上现金;此后,易某多次伙同程某窜至学校或网吧门口,强行拦截学生敲诈勒索。然后以网吧为家,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据调查了解,易某父亲对其十分严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轻者训斥,重者打骂。打骂成为教育儿子的主要手段。然而,其母亲对宝贝儿子,有的只是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家庭教育变得软弱无力。严父的暴行总是将儿子推向对立面,而母亲的溺爱并没唤醒儿子循规蹈距。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中,易某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为”,做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要父亲在家,易某则表现得很温顺,对人也很有礼貌。一旦父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暴戾凶狠。这样的家庭教育是致使孩子犯罪的根源。 【案例三】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魏小宝学习用功,也挺懂事。一天放学回来,小宝带回一个随身听。小宝对爸爸说:“这是我在一个食品店买汽水时在地上捡到的。”爸爸看到随身听有八成新,还是名牌,爱贪小便宜的他再没问什么。一天傍晚,家里突然来了两个警察,将小宝和父母传唤到派出所,并对小宝的父亲说:“你的儿子涉嫌盗窃,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