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创大赛参赛作品 第 1 页 共 11 页 如何利用LC-MS/MS,更快更好的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 前言: 以前曾在实验室的seminar 上,做过一次关于如何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工作报告。时隔两年,恰逢仪器信息网举办第一届网络原创作品大奖赛,在这里将这几年来对于生物样品分析的一点点感受总结一下,与大家交流、分享。 首先明确一下文中提到的“生物基质”,主要指的是血浆、血清、唾液、尿液或者器官组织等。药物透过机体的各种生理屏障,进入到这些基质中,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样品” (Biosample)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极低,我们如何利用灵敏度高的仪器如LC-MS/MS,更好的建立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呢?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色谱-质谱条件的确立 1、质谱条件的确立 当使用液质联用仪对某一个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时,我们就需要建立一个质谱分析方法。虽然仪器的型号不尽相同,但原理却是一致的。我们在确定方法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化合物的性质:包括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的极性及化合物的pKa 值。首先了解化合物的结构,我们可以大概的推断其碎片离子的断裂方式,选择较为稳定的碎片离子作为定量反应的子离子,也可以根据经验判断选用哪种 source更为合适;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大小,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恰当的溶剂作为溶媒,既能保证完全将样品溶解,又能提高化合物的质谱响应;而清楚化合物的pKa 值,有助于我们选择流动相的添加剂及其 pH 值,从而提高质谱响应。 (2)流动相添加剂的选择:在液相-紫外检测中,我们使用的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可以是挥发性的酸或者碱(如甲酸、乙酸和氨水等),也可以是不易挥发的缓冲盐(如磷酸二氢钠-磷酸缓冲液、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盐)。但是在液质分析中,基于质谱检测的原理,我们只能使用可挥发的酸碱或缓冲盐,那么种类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日常分析中使用到的添加剂主要有甲酸、乙酸、三氟乙酸、氨水和甲酸铵、乙酸铵等缓冲盐,见图 1。三乙胺在紫外检测中,常作为扫尾剂,但是在液质检测中是绝对禁止的。因为三乙胺进入质谱后不易清除,残留网络原创大赛参赛作品 第 2 页 共 11 页 及其严重,能够抑制离子的响应。一旦三乙胺用量增加,时间延长,那么慢慢地质谱就不能灵敏的检测化合物了,所以这点大家要注意,尤其对于液质的初期使用者。 图1 (3)质谱离子源源的选择:质谱出现早期,主要有电子轰击源(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