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汉南区育才小学朱小丽说课的内容:二年级上册第 32 页例 5《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的意义:解决问题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与概括,学生通过对问题解答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从小学一年级年级开始解决问题一直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以前的教材中没有涉及连续两问的一步问题, 直接从一步窜到两步, 学生缺乏对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训练,连续两问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根据整个解决问题领域的重新设计,是此次修订中新增加的内容。 选定此课说课是为了与教师同仁共同探讨,找到更好更利于学生掌握本知识的方法,如何把“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上扎实,为学生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说教材例 5 是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教材以美术兴趣小组为背景,一次提出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 (简称连续两问的问题) 。教材呈现了解答问题的三个步骤。其中“知道了什么?”环节重在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男生有多少人?”第二个问题是“美术数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 一共有多少人?”; 同时明确两个数学信息: 女生有 14 名,男生比女生少 5 人”。“怎样解答?”环节中, 第一个问题是旧知,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较为容易。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教学的重点,关键要教学两点:一是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的含义,即就是求美术小组男生和女生合在一起是多少人;二是要通过分析, 会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作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信息。 同时还应注意, 如果学生用“ 14-5+14=23(人)”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应予以肯定,但不作为教学要求。“解答正确吗?”环节,重在梳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基本的一问解答问题,但学生长期解答一问的解决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遇到连续两问时, 学生没有注意到问题有了增加, 只解答一个问题。 所以教师备学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此题目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及哪两个问题,同时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