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甲午中日战争(二)二、 战争的经过1.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了结。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2. 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生:(阅读教材)师:平壤城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 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是一路败退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 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 《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放录像:黄海激战)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生:(观看录像)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 艘,但主力尚存。日本 5 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 (引导学生再看教材《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生:(阅读教材)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3. 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 多座,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