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办学水平所谓管理实际就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和手段,对人和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达到最佳效益,说到底就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这六大资源进行最佳配置的问题。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国际关系不断发展,世界教育、世界文化将不断融合,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必然给教育带来全新的思维,给管理注入新的内容,教育的信息流、物资流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随着外国教育的入驻和中国学生的留学机会的增多,中国的教育将日趋国际化,教育的模式教学的内容,教学活动的载体都将逐渐改变,所以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方法、原则及效果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我们作为学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上级教育部门实施教育任务的执行者,就要以全新的理念,以新的观念去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并在国家、地方和学校实际相结合方面,建立一个为全体学生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发展可操作平台。所以我说,教育管理第一位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一、构建全面质量观,指导教学管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教育,经历了几次教材改革,在克服过去划一的规范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教材,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地域化发展,北京、上海已使用省编教材,并在高考中自己出题,其它各省在新一轮课改中开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我们县于2004年也要使用新课程,那样将预示着学校将要有自己的课程即校本课程。随着新课程的进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将发生变化,新的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向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倾斜,这样的教育目标越来越向着江总书记所讲的基础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同时兼有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知识分子的目标”靠近,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前者,我们每个领导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办学水平定位,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质量发展平台,那就是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发展空间得到发展,按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理论就是每个同学都能找到,有的需要我们老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不同方面潜能得到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以学业评价来鉴定学生成功与否,就是学业评价也要从他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进步幅度去度量,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是教育管理的主题,是教育质量测评的依据,是学校办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育也应坚持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评价一所学校应以进入这所学校的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的四大支柱作为评价标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认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合格加特长。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到来,社会进入终身化学习时代不致被社会淘汰,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更具竞争力。学会做事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谋生本领,也要能应付各种情况,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集体工作能力今后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哪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在群体中锻炼意志,才能在未来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些对教育提出的问题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所实现不了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活动,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学会共同生活就更有其广泛的内涵,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些,由于竟争的日趋残酷而导致缺少合作加之受教育者多半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变得自私、不容人、责任感不强,教育承担着培养人与人的相互了解,相互依存的意识,群体意识,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任务,这正是现在教育感到困惑的,有的甚至感到无能为力。最后是学会生存,我们现在很少有这不中提法,因为我们的受教育者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呵护,宠爱有佳,很少受挫折,一也没有多少会想到生存的问题,这与国外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点,国外教育他们读书想到的是就业,我们国家的下岗职工不能很好的就业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一技之长。我们的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