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中药作用广泛,在降血糖的同时,可以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等,从而减轻糖尿病症状,并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其次,中药疗效比较稳定,作用温和持久,基本无毒性和不良反应。此外,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涉及全身多脏器病变的复杂疾病,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的特点,符合复杂疾病的治疗要求。在我国,运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明确指出西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可以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可见,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易将“消渴”和“消渴病”混为一谈。前者主要强调多饮、多食、消瘦之症状,包括现代医学的尿崩症、神经性口渴症状等;后者指以“消渴”为主要症状的病名,与今之糖尿病相接近。故此,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以统称为“消渴病”较为合适。病名是对疾病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是共性和个性的复合体。对于糖尿病并发症诸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的中医病证范畴,应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整理、分析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经临床反复验证、推敲加以统一。目前糖尿病诸多并发症应分别归入中医学不同病证范畴讨论。见下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范畴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范畴糖尿病消渴病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秽浊、脱证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中风糖尿病性心脏病心悸、胸痹糖尿病性肾病水肿、虚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瞻昏渺、暴盲、云雾移睛糖尿病性白内障银内障、圆翳内障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血痹、脱疽糖尿病性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痹证糖尿病性非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痿证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气淋、劳淋、癃闭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痰证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阳痿(男)、阴冷(女)糖尿病性口腔病变口疮、龈肿、齿摇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痈疽、瘙痒、疖肿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呕吐第二,病因转化: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认为,消渴病主要由于禀赋不足如素体阴虚,饮食失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病因的复杂性,导致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中医研究糖尿病病因,也要以系统方法,全方位把握。禀赋不足,五脏柔弱为发病的主因、内因。《内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