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相关课标陈述: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 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 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 激发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神话故事, 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能够自学字词、 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但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读书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 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 无法深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复述课文更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式, 让同学们关注本课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通过板书及画面提示帮助同学们复述课文,有效突破难点。教学目标:1.100%的同学能正确读写“黑暗、四肢、肌肤、一丈、辽阔、血液、奔流不息、滋润、创造”等词语。95%的同学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混沌、滋润、奔流不息”等词语。2.95%的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背诵第2 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反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重点)3.90%的同学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 自然段,并能合理想象,补写一、两句。积累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优美的词句。(重点)4.85%的同学能在关键词语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对神话充满兴趣。(难点)评价设计:1. 通过教学环节 “聊神话——激趣导入, 检查预习” 检测目标 1 知识目标的达成。2. 通过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