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2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 (1) 动词,例:所之既倦。 (2) 代词,例:以之兴怀。 (3) 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 (1)例:若合一契 (2)例:其致一也 (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 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 古义: 今义:【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六、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以为流觞曲水 映带左右 悟言一室之内 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 苏轼(37-1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 歌曰 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