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答案跑题的问题?在广州一模改卷中,我负责改选读部分,从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会读题,导致答案偏离题意。如果在后一阶段的复习中,我们在审题方面多加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能力内能拿到的分拿足拿满,我们的复习目的就达到了。如何解决跑题现象,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一、引导学生多读。在读题的过程中把粗读与精读相结合。对题目要阅读两遍,第一遍粗读,第二遍精读,做到心中有数。不少学生是凭印象做题,比如“为什么”,“如何”,“哪些”是学生读题的重点词,但对于这些词前边所涉及的条件,他们则不太会细想。这样答题既导致答案范围过宽,浪费空间与时间,又拿不到应得的分数。如广州一模第 17 题:作品在塑造司机这个人物形象时,为什么要设置“司机曾目睹轨道上酿成的四次悲剧”和“小屋母女给司机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个情节?这个题目中的“为什么”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但对于前提条件“作品在塑造司机这个人物形象时”却不大留意,而这个题目的答案恰恰是与前提条件有密切关系的。如广州一模第 18 题:小说是如何通过对比来展现主人公的心理落差的?你认为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思考?(6 分)“如何通过对比”是他们关注的中心词,把“心理落差”却没有牢记在心中,所以在他们的答案中只有情节的对比,而没有心理落差的特征及表现,答案少了一半的内容,不够完整。但“心理落差”这个短语学生应该是知道意思的,但他却不知道这个是答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广州一模第 20 题:文本既叙述了两部电影的梗概,又摘引了观众的来信,这样写的主要目的 是 什 么 ? 请 分 别 说 明 。 ( 5分)这道题学生只看到了“目的”,却忽略了“主要”。把不着边际的答案写了一大堆,占用很多空间,等到有了切合题意的答案了,却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写,有的就只好放弃不写。二、让学生学会分割题目的层次,并能圈出重点的词语。分割题目的层次主要是为了弄清答案的重点所在。要分清哪些是该答的,那些是不该答的;哪些是得分的重点,哪些是得分的次要点。圈出重点词语主要是为了明确题目的含义,确立答案的文本区域,使答案有的放矢。如广州一模第 17 题:作品在塑造司机这个人物形象时,为什么要设置“司机曾目睹轨道上酿成的四次悲剧”和“小屋母女给司机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个情节?(5 分)这个命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条件部分,一个是问题部分。条件部分的关键词是“塑造”与“形象”,问题部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