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现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性疾病,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PFD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epses,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和产后性功能障碍等 [1];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尿失禁、肛门失禁、便秘和POP等。PFD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可能成为突出的社会生活问题。子宫全切术切除宫颈的同时,不仅切断位于盆底中心位置的子宫主、骶韧带,而且要下推膀胱和直肠,影响膀胱和直肠的神经支配,改变了盆底的整体结构和生理状态,从而影响盆底功能,逐渐出现阴道外翻,临床表现为阴道前壁伴膀胱、输尿管脱出;阴道后壁伴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小肠部分脱垂。盆腔器官下垂呈渐进性,早期症状不明 显 ,子宫切除术后可有 不同程 度 性功能障碍,解 剖 结构的改变,性高 潮能力的减 退 [2]。 一 、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情 况 子宫全切除术是妇产科 最 常见手 术,目 前在 美 国 因为恶 性或可疑 恶 性的疾病,每 年施 行 的子宫切除术超 过 60 万 ,30% 的女性在 60 岁 前做 过 子宫切除术[3]。子宫良 性病变的发生率 逐年升 高 ,且有 年轻 化 趋 势 。为求 得 彻 底治愈 ,愈来 愈 多的年龄 不大 、无 生育 要求 患 者 倾 向 于选 择 子宫全切术,其带来 的一 些 远 期并 发症也 渐受 重视 ,如 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卵 巢 功能衰 退 以 及性生活满 意 度 下降等。Jeanettes 等[4] 回 顾 和总 结了1966 年1 月 -1997 年12 月 已 发表的所 有 子宫切除与 尿失禁的英 文 及非 英 文 医 学 文 献 ,经分析 认 为: 全子宫切除后尿失禁的发病率 增 高 40%,60 岁 以 上 的妇女增 高 60%。Morgans 等[5]认 为单 纯 子宫切除可能引起 尿道内 括约 肌 缺陷。而Brown[6] 等通 过 对 11 项 观 察 对 照 研 究 的综 合 分析 ,认 为经腹 子宫全切除的女性有 40% 出现进行 性尿失禁症状,而未 行 该 术式 的女性则 无 尿失禁症状出现。有 学 者 研 究 158 例 患 者 术前均 排 除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