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 货 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测算模型 由于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复杂化和销售方式的多元化,对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形成的期末存货,往往不具有可统计性;或者说,这种统计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所以对存货项目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测算,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集团)留下了较大的利润伸缩空间。因此,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并使之模型化,是真实反映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母子公司内部交易频繁且金额较大的企业(集团),这种测算显得更为重要。而注册会计师在对其进行年度报表审计时,亦要关注其测算模型的合理性,并观察企业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在股份(集团)公司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对存货项目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测算,存在如下的两个恒等式: 本期待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总额(f)=期初 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额(a)+本期内部销售利润总额(b)……(1) 本期待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总额(f)=本期已 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额(c)+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额(d)……(2) 对于恒等式(1),(a)项可从 上期合并抵 销分 录 中查 得;(b)项可用下式计算得到 :(b)=母子公司内部销售毛 利=母子公司内部销售额?内部销售毛 利率 ;由此可以很 容 易计算得到 f(注意 :如果 内部交易有不同 的销售毛利率 ,则宜 分 别 计算)。 由于恒等式(1)解决了本期待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总额(f)的计算问题,所以对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d)的测算,根据恒等式(2),结合股份(集团)公司的会计实践,可综合得到三种测算模型: 一、直接测算模型。即直接测算出期末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额。这种模型应用的基本前提就是,期末内部销售所形成存货的数据,能够较为准确而又方便地取得。从物流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内部销售的商品,在企业集团内部流程比较简单,存在的形式不具多样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可辨认、易分离的特征。这样的情形较多地出现在大型的商业企业(集团)内部,以及具有共同销售平台的工业企业(集团)内部。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金额往往要分析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的商品等账户止的数据。直接测算公式如下:期末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额期末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包括上期结转形成的本期期末存货)?内部销售毛利率。(如果前后两期的内部销售毛利率不相等,则还需要将 期末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区分上期结转和 本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