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出示课件共四点) (一)提出问题,导引探索。 (二)独立思考,自学质疑。 (三)小组研讨,合作探索。 (四)全员沟通,评价反馈 在总结的时候本来想选用四个字了,我记得我以前的老校长曾经说过:真理是最朴素的东西,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当然也有人说真理是正确的废话)如果一个人讲的内容云里雾里的,弄的好像很深奥,要么他说的你真不懂,要么他说的就不一定是真理。” 其实这四点就是——第一,我们不能上来就合作学习,要带着问题去合作学习,所以第一点就是“提出问题”。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要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个人思考在前,小组讨论在后。第三,就是小组研讨。第四,把小组合作的成果拿到全班来交流反馈。那为什么还要用8 个字来呢?后来看四个字概括的不够全面。 比如说:“第一点提出问题,导引探索。” 由于合作学习内容的不同,合作前的导引也不一样。 如: 1、24 的组成。同桌互相说一说,作用:评价、检查。 2、要进行合作的内容是需要动手操作、测量、实践的。那么这个合作前的就不能算提出问题了,应该是对合作提出一些方法、注意事项等,要对活动起到一个导引的作用。 3、讨论提出的问题。(含金量)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有一个预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或独立思考解决更佳的问题就无需安排合作学习。比如:“讨论老师的年龄有多大”“猜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约定俗成的知识” 接下来我对以上的四点展开的说一下: (一)提出问题,导引探索。(文稿出示) 作用: 1、使全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对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因; 3 、启发学生寻找解题的途径。 这样,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符合学习目标的问题,做到要简明、扼要、清晰。1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他该做什么,该怎样做。2 、其次,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随意和盲目,缺少思维的深度,使学生交往处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这样的课堂交往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都是不假思索,对学生思维发展作用不大。 因此,合作前的导引,及所设计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最好是在“最近发展区”。然后,结合自我评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老师要会提问题,要清晰,又要有深度,要有思考价值。还要换位思考学生会怎么回答,把学生的种种回答和自己的评价都想全了,才是真正的备学生。 (屏幕出现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