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历史:广义的指已经过去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狭义的指独立于人们一是之外的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客观运动过程。史学历史理论人们对客观历史运动的认识,包括天人关系,古今关系,民族问题,人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等等。史学理论: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是关于史学本身的性质与其与社会关系,史家修养与批评的理论。良史:“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曾巩《南齐书目录序》)书法不隐:史才三长:是刘知幾所著《史通》中提出的关于史家修养的要求:史学、史才、史识。直书曲笔信史史法:指历史记载和历史编纂方法,其内容包括史书的外在形式和内部结构,主要表现为史书的体裁与体例。撰述记注史意:指历史撰述中寓含的思想和宗旨,其内容包括史家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史学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史家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史德:是清人章学诚明确提出的,讨论的是史学家的修养问题。新史学:最初是专指对具有“四弊二病”之旧史学而言的“新史学”。后来含义逐渐扩大,一指鲁宾逊的《新史学》,二指以唯物史观为中心的史学。80 年代以来专指有别于“旧史学”和国外各种历史史观与历史学派。或包括唯物主义史观或不包括唯物主义史观史学。正统论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提出,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历史演进法中国文化二周说《史学要论》五朵金花:是指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史学革命:1958 年,随着经济“大跃进”的发展,史学界也提出了“大跃进”的要求。“史学革命”应运而生。1958 年的“史学革命”就是打破王朝体系,建立人民史体系的“革命”。“写农民的历史,为农民写历史”,是这次史学革命的指导思想。史学界在如何估价阶级统治的历史方面所表现出的种种非历史主义的倾向,无不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发生的。为时虽然短暂,但影响却至为深远。特别是它埋下了此后史学界所有冲突的根。厚今薄古:最初被理解为厚近现代史薄古代史,厚理论薄资料,厚通史薄专史(考据),稍后主要被理解为要厚劳动人民的历史薄剥削阶级的历史;最后发展为“打破王朝体系”,“写没有帝王将相的中国通史”,直至导致“见地主就骂,见封建就反”的“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