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正在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作者:姜俊禄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中国人大)已经将《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列入 2024 年的立法规划,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的行政机关正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一起起草和讨论劳动合同法的草案,期望该草案能够尽快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目前该草案正在讨论当中,其文稿直到国务院正式提交全国人大才算临时有阶段性成果,即便如此,该草案还要接受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委员的审议通过后方能成为法律,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产生法律效力。 本文探讨的问题来自于作者亲身参加草案讨论过程。这些问题的答案仅是作者的观点,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需要读者在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后认真讨论方可成为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律指南,并对劳动合同及员工手册进行全面的修改。特别说明,本文不是法律意见书。一、 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中国现行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口头劳动合同一般不予认可,除非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于劳动内容没有任何异议。通常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会对建立劳动关系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予以行政处罚。 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也对劳动合同的形式予以关注,并加大用人大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假如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则劳动关系的期限将被推定成无固定期限,即长期的劳动合同(也有学者提出推定成 3 年)。考虑到中国劳动法对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严格限制,该长期合同会给企业灵活用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企业有必要高度重视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对于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的关注和态度,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与员工签订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二、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是否有义务支付经济补偿金 中国劳动法没有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情形下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有的地方法规或者规章有此项要求,例如福建省。 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后所获得的用于遣散和寻找工作的费用,也是对于劳动者为企业工作贡献的另外一种酬劳方式。在中国现行的劳动法中,员工因不胜任工作(有一定过错)而被解除劳动合同仍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而劳动合同到期(没有过错)却不能获得经济补偿金,这造成不公平。此外,更重要的是,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无权获得经济补偿金导致劳动合同期限普遍偏短的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即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