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经营中的合同风险及其防范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在参加市场竞争中都会面临各种风险,诸如自然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中自然风险具有不可抗力性,企业面临自然风险的概率较低;法律风险则具有可预防性、可避开性,但企业几乎时刻都在面临法律风险。合同是企业经营的直接体现,企业在经营中必定会签署大量的合同,用以法律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彼此的利益。从实践中发生的大量企业法律纠纷来看,多数是由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不法律规范造成的。可以说,目前,合同风险是企业最大的法律风险。本文将围绕合同法相关知识,详细介绍一下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方法,让大家了解合同签订、履行和争议处理的基本规则,从而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预防、控制法律风险和避开损失。第一部分 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企业对外签订合同,无外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谁签,二是怎么签。所以,我们先来看“和谁签”的问题。和谁签的问题,实际上是合同的主体问题。一、合同主体的审查关于合同主体的审查,有两个方面应予注意:其一,先看主体的资格,也就是你有没有资格或者能力签订合同;其二,再看主体的资信,也就是你有没有履行合同的资力和信用。 (一)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总体上来讲,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人经济组织(领取《营业执照》)和自然人(包括个人独资、个人合伙,领取《营业执照》)。主体不同,对其资格的审查也就不同。下面,我就如何审查合同的主体资格问题,介绍如下:1、签约对方为自然人时,要看其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达到 18 岁才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具备签约的资格;10 岁以下的自然人或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没有签约资格;10 至 18 岁或间隔性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须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因此,在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应当确认其有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与之签订的合同将会面临效力待定或无效的风险。在与自然人签约时,应当要求其提供身份证、详细的家庭住址、联系方法及个人的其他情况,便于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或者要求其写下个人情况申明,说明其真实情况。要详细记录其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方更好地履行合同,也有利于发生纠纷时我方的诉讼和法院的执行。2、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