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情润育幸福山哈------“走进畲族”德育探索与实践霞浦县民族小学:刘松华“教育不抓智育,可能要出次品,不抓体育,可能要出废品,而不抓德育,那就要出危险品”寥寥数语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点出德育的现状。如何持之以恒的把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全体师生心坎上,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霞浦县民族小学创建于2009年7月16日,是一所县级寄宿制小学,现有9个教学班,其中畲族学生占66·7%,留守儿童占34%。做为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新办小学,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德育这个广阔而富有弹性的教育平台,以抢救畲族文化、弘扬畲族文化、传承畲族文化、保护畲族文化为德育契机,引领师生开展“走进畲族”教育活动,成了霞浦县民族小学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中,让浓浓的畲族情浸润幸福山哈,有效增强全体师生热爱畲族文化的意识,争当民族文化传承先锋。让学校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一、学校德育管理----注重畲族文化传承历史在前进,人类在进化,社会在进步,文化在遗失。传统文化如同易坏1的陶罐子,稍不谨慎就会破掉,等它消失了发现生活还是需要她时,那一切已无可挽回。畲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山地文化,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去其糟粕,汲取精华,充分挖掘畲族文化中“乐天坚毅、开拓拼搏、自主自强、精忠英勇、圆融平和”的育人功能,把学校德育管理与传承畲族文化有机结合,争创有特色、上品位的“畲族文化魅力校园”。“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组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限制弘扬畲族文化、传承畲族文化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笔者认为在构建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伊始,提升教师素质是关键,尤其要不断增强畲族教师自信、自尊、自强、自觉意识。学校有计划的组织行政班子带头学习有关畲文史典,着力提升思想境界,增进畲汉教师的民族认同感;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深度挖掘畲族文化中的廉洁文化,努力塑造教师廉洁从教的品质。引导教师树立民族教育意识,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德育工作以传承畲族文化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利用、整合畲族文化资源,凸显潜在的教育导向,组织教师分步编写《走进畲族》校本教材,为传承畲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做好初步准备。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实践活动,让师生从了解畲族风情、传习畲族语言、传唱畲族歌谣、学练畲族武术等系列教育活动中,感受浓厚的畲族传统文化,有效的增强教师、员工、畲娃、汉娃们共同热爱畲文化的意识,争当民族文化传承先锋。在德育中渗透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是传承和保护优秀畲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每位教职员工都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形2成“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德育合力,依托校本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渗透,形成民族小学德育特色,彰显民族学校办学亮点。二、学校德育氛围----彰显畲族风情特色教室、楼廊、宿舍、餐厅等校园环境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环境育人的主要阵地。营造文明、艺术、道德、人文的校园畲族文化氛围,让师生由感知逐步内化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激发,身心得到舒展,言行得到规范,为学校德育工作添砖加瓦。“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对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会起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畲族文化教育氛围。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精心构造校园布局,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设计富有畲族特色的民族小学大门;校标、校旗;畲族学生鼓号表演服饰、武术锻炼服饰;教学楼、餐厅、寄宿生寝室的走廊墙壁上,布置优秀畲族文化宣传壁画;学校宣传栏不断更新畲族风情;红领巾广播站专门安排宣传畲族文化专栏;班级设立畲语角……让畲族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积极营造“墙壁文化”--约束人,“教室文化”--激励人,“寝室文化”--感染人,“餐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