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试 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二、常见症状 / 证候施护(一)胁痛1. 观察疼痛的部位、 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 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 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2. 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3. 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4. 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5.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6. 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二)腹胀1. 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 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 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 如饮食过饱、 低钾等。2. 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 分钟,每日 2~3 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4. 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5. 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6.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三)黄疸1. 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 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 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2.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3. 并发皮肤瘙痒时, 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