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素问· 六节藏象论第九》(节选)[篇名解释 ] “节”,次也,度也,指一定的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年、月、日、时辰等天度,甲代表十天干,子代表十二地支。一个甲子之数六十日为一节,一年三百六十日为六节,故称“六节”。“藏”,指居藏体内的脏腑、脏器; “象”,主要指脏腑、脏器表现于外的形态和现象,亦即内脏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所以叫“藏象”。由于本篇首先讨论六节之天度,其次又讨论藏象,因此篇名叫“六节藏象论”。正如马莳注云: “篇内首问六六之节,后又问藏象何如,故名篇。”[篇章大意 ] 本篇讨论气象历法问题,文中阐述自然界天体运动的规律和气、候、时、岁的建立,属于运气学说的内容。 文中重点讨论了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其与四时气候的关系,把人体和自然界做了广泛的联系,以此说明“天人相应”——“自然人体观”的道理。[ 篇章结构 ]第一节人与自然相通 (普教七版未选)第二节藏象[ 释译图析 ] 第一节人与自然相通(普教七版未选)一、万物由天地合气而生二、万物嗜欲不同,各有所通一、万物由天地合气而生[ 原文 ]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⑴,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 注解释义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⑴,⑴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气,指阴阳二气。合,即相合。形,指有形之万物。变,变化,指阴阳多少之变化。正名,即正定其名称。有形之物皆由天地阴阳二气合化而成,各因其阴阳多少而确定为不同的名称。黄帝问道:好。我听说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二气合化而成。由于天地阴阳之气变化多端,因此万物形态各异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有五气、五色、五味、五脏六腑、五志、五体等类。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赋予万物,孰少孰多,可以给我讲讲吗? [ 图表分析 ] 万物由天地合气而产生自 天:天之阳气下降阴阳因其阴阳多少然→万物→五气、五色、五味、五脏六腑、五志、五体等界 地:地之阴气上承作用而有不同名称[ 小结 ] 原文曰:“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是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说明有形之万物均由天地阴阳二气合化而成,气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共同原始物质。然而天地阴阳之气变化多端,所以万物形态各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二、万物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原文 ] 歧伯曰:悉哉问也! 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