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建设有自我发展潜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唐钧1种一粒籽结几个瓜----呼图壁县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福利效应……………………………张时飞4中国新农村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杨团18建设有自我发展潜力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唐钧在社会领域,公民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可被概括成6个方面:生存权、健康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居住权和资产拥有权。①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考量,这些基本的社会需求都处于“生理的”和“安全的”这两个最低层次上。在这6个方面,老百姓几乎是没有退路的,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加以切实的保障。一般认为,要满足老百姓社会领域的需求,政府和社会必须花费占国民收入或国家财政相当比重的资金,这样才能达到保障民生的目标。当代中国比较突出的“社会病”就是因为国家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于是在“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这4个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民间,它们被戏称为“新三座大山”(其实是“四座大山”)重压之下,老百姓不得不考虑未雨绸缪尽可能地存钱,这又大大影响了即时消费。内需不足,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有依赖欧美市场,这又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上的经济争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对于社会领域的这些问题,政府确实非常重视,也逐渐加大了投入。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改革思路一直是“单线突击”,这样的策略在改革初期可能还是有效的。但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各个方面与经济、政治等其他领域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传统策略显然失灵。①这个观点引自台湾东吴大学卢政春教授在2005年11月于苏州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讨会上”的演讲。1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深入分析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建设“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设计思想,希望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来重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7年的研究,我们终于梳理出一个我们认为能够在中国行得通且有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改革思路。首先,我们建议把所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分成“基础”和“补充”两部分。政府的责任是用社会统筹来确保基本生活水平,补充项目则可以以个人账户的方式运营。其次,我们建议要将社会保障制度看成一个整体。所有的保障项目之间,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之间,收入保障、资产保障和福利服务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上海市的“小城镇社会保险”(简称“镇保”)从实际工作层面上给我们以支持。“镇保”被有关部门概括为“24%+X”。其中的“24%”,是指基本保险部分的缴费率为24%,并且是以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作为基数,其中包括17%的养老保险、5%的医疗保险和2%的失业保险。①这是“镇保”的基础性平台,实行社会统筹,政府以财政托底以确保基本保障的实现;“X”部分则是补充保险,在参加了基本保险后,企业和个人可以自愿选择。②上海市现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简称“城保”)的缴费率已经高达48%,加上住房公积金竟为61%。高门槛必然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难以进入;而“圈内”的企业越少,资金就越紧张,于是只好再提高缴费率;而高费率又使更多的企业参加不了或缴不起费……“镇保”模式的好处在于:大大降低了参加社会保险的门槛,其中的“24%”是以上一年平均工资的60%为基础的。③因此,截止到2005年年底,上海市已经有110万人参加了这项新的社会保险制度。④“X”部分的特点可概括为:保险项目和保险费率可自由选择,运营模式为市场化或准市场化,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监管。①以上数据与下文中没有特别注明的数据均为2004年的数据。②《上海农民将享受“镇保”》,上海,《文汇报》2003年8月13日。③资料数据由上海市社会保险局提供。④高路,《上海镇保人数破百万,离土农民历史遗留问题渐消》,新华网,2006年1月25日。2个人账户怎样运营,新加坡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启发:上世纪中开始建立中央公积金时,政策目标仅仅是养老。劳动者在工作时与雇主一起供款,积累起一笔资金,以供其退休后养老之用。后来,考虑到单纯搞资金储备风险越来越大,制度中便陆续引进了住房、医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