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指南(完整版)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所有脑卒中的 80%[1],其中具有占位效应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最差,占大脑半球脑梗死的 2%~8%[2]以及小脑梗死的 4%~25%[3]。即使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其病死率仍可高达 60%~80%,约 2/3 的生存患者遗留严重残疾,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4]。近年来,随着静脉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的开展,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恶性进展的发生率及在院期间病死率有所下降[5,6,7,8],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出现恶性脑水肿,导致病情进展[9,10,11]。研究显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可通过缓解脑水肿的占位效应,改善半暗带灌注,从而将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从 78%降至 29%,且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概率提高 1 倍以上[12]。鉴于外科手术在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价值,现有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对符合指征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13,14,15,16]。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各医学中心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减压术明显使用不足[17,18,19]。且对外科手术减压的干预时机、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也存在较大差异[5]。因此,亟待制定一部操作性强的外科治疗指南以强调外科干预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良好疗效和重要意义,并规范手术治疗的相关细节及围手术期管理。本指南编写组首先确定了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涉及的各类临床问题,基于PICOS 原则(人群、干预、对照、结局、研究设计)确定各临床问题的检索词,如“massivecerebralinfarction”、“malignantbrainedema”、“malignantmiddlecerebralarteryterritoryinfarction”、“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大面积脑梗死”、“恶性脑水肿”、“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出血转化”及与大面积脑梗死评估、治疗、预后等相关的关键词。通过系统检索 Pubmed、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 2021 年 5 月),纳入了国内外重症/大面积脑梗死相关原始研究、综述、系统评价、荟萃分析、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结合国情及实用性,并根据团队近年研究和试用的诊治规范,提出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指南。本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原则和与我国国情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标准(表 1)[20]。去 1 遼苕强度和评捌卒级亦准(■也括治疔和拶斷措施厂it 据字 31竣断姑施LF据罕扯臺于换证据就专鋭高就一就的共识.5哇于#芋馳机对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