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1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东兴区采取的办法和对策2针对“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东兴区除了认真开展开展过清产核资,摸清“三资”底数;全面实行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还在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制度上狠下功夫,较好的解决了“三资”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引导机制。一是明确工作重点。每年制发了《东兴区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建设的目标、要求和责任。在全区广泛开展“勤廉双优”争创和“勤廉双优之星”评比活动,提升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不断探索有效载体。以“围绕发展抓廉政,抓好廉政促发展”为目标,继续强化田家镇正子村、双才镇十字村、柳桥乡斑竹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示范点工作,重点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三是狠抓阵地建设。东兴区将农村思想政治阵地建设作为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的重点,在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村级“廉政书屋”,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4月初,田家镇代表内江市出席了全省川南片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座谈会,并做了经验交流发言。2、强化民主监督,着力各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确保“九大民生工程”和各项惠民政策真正惠及群众,我区于2010年6月底在3全区启动了“民生工程监督员”和“民情信息员试点”工作。“两员”主要从各乡镇(街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群众基础、在当地具有较高威信并比较熟悉各项民生政策的普通党员、村民代表、退休回乡干部教师、离任村社干部中产生。每个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