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教学主题24.2.2切线长定理一、教材分析切线长定理这节课是人教版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为我们证明线段、角、弧、垂直关系等提供了一个基本图形和证明依据,是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进一步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圆的数量关系做好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了圆的基本性质、垂径定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的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证明,对本节课的学习应该不是很困难,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已经具备了明显的逻辑性,但还不是不够完整,如何分析、如何入手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本堂课上通过具体的问题的指引,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引导他们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切线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2、会作三角形内切圆并能够解决一些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切线长定理的过程;(2)体会内切圆作图,从而提炼相关的数学知识,滲透数形结合、一题多解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推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切线长定理的初步运用;(2)会作三角形内切圆以及简单运用。教学难点:正确的运用切线长定理以及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使用的技术:①ppt图片演示;②实物投影仪展示功能;③电子白板交互系统。2、使用环节:①引入环节:使用ppt演示生活中的相切现象或图片供学生赏析感悟;通过生活实例的演示,让学生画出过圆上一点、圆外一点的切线,并结合ppt回答文字语言叙述和符号语言表示。②活动环节:活动一让学生分组交流制作学具,探究过圆外一点画出的两条切线的关系问题,得出切线长相等的关系,演示小组制作成果,得出辅助线的作法;活动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会运用切线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活动三:让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作品;活动四: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辅助线的添加,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切线长定理,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当堂展示点评。3、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起学习兴趣,对几何图形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活动的演示培养空间观念,降低设计难度,让学生能轻松理解几何探究的思路,感受数学的快乐。通过利用ppt课件、实物投影、白板等多媒体展示,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拿出一个空竹,教师娴熟的抖落,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学生动手画图,派一个代表去讲台上展示课件展示,幻灯片呈现问题,进行复习。O二:新课探究活动1.问题1:观察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学生口述得到的结论,口述证明过程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出图形的共同属性,得出切线长定义。三:新知应用活动2.如图:用两根带有刻度的木条做一个夹角为60°的工具尺,你能用它量出一个圆的半径吗?若量出角的顶点到切点的距离为10cm,试求这个圆的半径.学生分组做实验,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探究结果BOPABABP四:拓展探究探究二:若连结两切点A、B,AB交OP于点C,你又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并给出证明.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出示幻灯片,动画展示效果利用白板、投影,并借助计算机以动态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五:巩固练习1、填空: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1)若PB=12,PO=13,则AO=___.(2)若PO=10,AO=6,则PB=___;(3)若PA=4,AO=3,则PO=___;PD=__2、已知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PO与⊙O相交于点D,且PA=4cm,PD=2cm.求半径OA的长.ODBAP学生抢答1题2题学生去黑板上板书,规范书写步骤课件展示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