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物价格部门对农资价格监管的几点思考 对铁路货运价格改革的思考 摘要。当前运输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全国煤炭市场持续下行,大宗物资运输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抓住铁路货运价格改革的契机,快速应对市场反应,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增运增收,已成为当前铁路部门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从 2014 年“竞争性一口价”的实施,到 2015 年“大宗货物物流总包”项目的开展,再到 2016 年“铁路供给侧改革”一系列举措的出台,都突显了铁路货运价格改革的逐步深化。 关键词:铁路运输;价格改革;市场 1 铁路货运价格现状 1.1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滞后 2016 年 2 月 4 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全路煤炭运价每吨公里下调 1 分,这是近 10 年来的第十一次调价。虽然铁路货物运价调整次数较多,但仍不能快速融入市场经济环境,在当前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1.2 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运价率不统一 由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等经营管理主体不同,其运价率也存在差异。 1.3 现行清算制度变化,影响通过、终到铁路局营运积极性 铁路总公司明确对直通货物运费清算,由原来的 930 元/万吨公里调整为 900 元/万吨公里,通过、终到铁路局收益减少,积极性降低。 1.4 运价政策不统一,区域竞争趋势加剧 部分铁路局为减少调价对运量的影响,对焦炭、金属矿石、钢铁及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石、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粮食、化肥及农药、鲜活、其他等货物,实行普惠政策,造成相邻区域同质货源形成竞争。 2 铁路运价机制问题 目前铁路货物运价由原来的政府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国家发改委提出的铁路与公路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原则,推出了批量快运、零散快运、“竞争性一口价”等运价弹性较强运输产品,目前这些运输产品正进入成熟阶段,也逐渐被广大企业接受,但当前我国铁路货物运价机制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定价机制不够灵活 铁路运价调整必须通过国务院及其物价主管部门,刚性价格对运输市场变化的反映灵敏度低,造成调价滞后,严重弱化了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市场格局多变的形势下,货物运价市场瞬息万变,如不能及时根据市场信息对运价进行调整,快速抢占市场,则将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2.2 费目繁多,计费复杂 铁路货物运价是实行货物品类,装载车种,包装条件、运行径路、运输距离等多要素的综合计价体系。货主无法准确测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铁路吸引货源及...